A、碧玉妝成一樹高,萬條垂下綠絲絳。不知細葉誰裁出,二月春風似剪刀。——起興 B、獨在異鄉(xiāng)為異客,每逢佳節(jié)倍思親。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——聯(lián)想 C、孔雀東南飛,五里一徘徊。十三能織素,十四學裁衣,十五彈箜篌,十六誦詩書。十七為君婦,心中??啾?mdash;—想象 D、待到秋來九月八,我花開后百花殺。沖天香陣透長安,滿城盡帶黃金甲。——象征
A、十年生死兩茫茫,不思量,自難忘。千里孤城,無處話凄涼。——借物抒情 B、驛外斷橋邊,寂寞開無主。已是黃昏獨自愁,更著風和雨。無意苦爭春,一任群芳妒,零落成泥碾作塵,只有香如故。——直接抒情 C、好雨知時節(jié),當春乃發(fā)生。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。——寓情于景 D、怕黃昏不覺又黃昏,不銷魂怎地不銷魂。新啼痕壓舊啼痕,斷腸人憶斷腸人。今春,香肌瘦幾分?摟帶寬三寸。——托物言志
A、“遙望洞庭山水色,白銀盤里一青螺。”——對偶 B、“知否,知否?應是綠肥紅瘦。”——借代 C、“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斷魂。”——比喻 D、“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”——擬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