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、調(diào)查被害人的行蹤 C、開始著手實施犯罪行為 B、明確的犯意表示 D、積極排除實施犯罪的障礙
A、行為人因為在使用犯罪方法上發(fā)生認識錯誤而導致犯罪不可能既遂 B、行為人因為發(fā)生常識錯誤而導致犯罪不可能既遂 C、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與所認識(或本欲實施)的行為,完全不同 D、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與所認識(或本欲實施)的行為,完全相同
A、甲正在入戶盜竊時,忽聞警車鳴笛而來,以為有人發(fā)覺,打電話報警,招來了警車,連東西都沒來得及拿就慌忙離去。其實,警車只是路過而已。 B、甲正在入戶搶劫乙,忽聞警車鳴笛呼嘯而過。警車遠去后甲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靜,感到害怕。向被害人賠禮道歉后離去。 C、甲向乙頭部砍數(shù)刀后,以為乙必死無疑,恰逢過路的人將乙送到醫(yī)院。 D、甲正在撬一保險柜時,忽然同伙打來電話,告知該保險柜中沒有值錢的東西。甲便放棄撬該保險柜離去。其實,保險柜中有50萬元現(xiàn)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