填空題
在司空圖之前,陸機、劉勰有“()”說的提法,鐘嶸更是以“()”說著名。到了司空圖這里,他首先繼承了前人的理論成果,包括近代王昌齡的“意境”說以及皎然的“取境”說等,在深入總結古典詩歌創(chuàng)作的豐富經驗的基礎上,他對詩歌的“味”作了縝密的研究,謂“文之雅,而詩之難尤難。古今之喻多矣,而愚以為辨于味,而后可以言詩也”()。他認為“味”是詩歌必須具有的特殊屬性,所謂“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詩”,從而把能否辨識這種屬性提到了創(chuàng)作與評論的首位。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,他創(chuàng)立了“()”說。
答案:
余味;滋味;《與李生論詩書》;韻味